人生之理想,在求達于真理。
馬小兵:寧夏大斌家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
1.江山代有才人出,一代新人換舊人
2014年3月馬小兵創立了寧夏大斌家紡科技有限公司,主要利用同心縣羊絨產業資源優勢,在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“搟氈”項目的基礎上,努力建設現代化生產模式,把生產加工后余料進行回收利用制成毛氈,繼而打造自主研發品牌,使千年的傳統羊毛氈產業不斷傳承延續。專注于研發和生產紡織行業的針刺羊毛氈產品9余年,積極發揮個人技術專長,將設計研發放在首要的地位,以針刺技術為主要生產核心。憑著過硬的技術,起早貪黑的干勁,不畏困難的闖勁,帶領公司技術人員對產品進行一次次改進創新,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完成了轉型升級。
在我們的記憶里,有羊的地方就有氈,有氈的地方必有氈匠。搟氈這一行有上千年的歷史。隨著時代的發展,傳統羊毛氈產業因其自身技術以及成本原因,逐漸的退出了市場,同時也漸漸離開了人們的視野,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其他材質的床墊。如今,馬小兵在傳統搟氈技術上,采眾家之長,結合自家的工藝技術特點,在工藝技術實踐中總結經驗,不斷完善工藝流程、提高核心技術,并且將傳統的搟氈技術及現如今的針刺羊毛氈技術二者融會貫通,極大的增強了其技藝的表現力。馬小兵對傳統搟氈工藝、現代針刺毛氈技術;低端與高端;家庭小作坊與家紡科技公司;新產品的研發設計均能得心應手,締造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生產模式,豐富產品結構,提升產品競爭力,使得羊毛體現出工業價值和家庭實用價值,以滿足社會各界的需求
2. 功夫不負有心人,柳暗花明又一村
記得剛開始做羊毛氈時,公司沒有任何設備和這行的經驗,之所以進入這一行還跟做羊皮生意有關,一次偶然的機會去了一趟河北清河縣,無意中聽見有人收毛做毛氈,因為好奇讓熟人打聽帶著進去看了一眼,自此馬小兵內心產生了激動的想法——我也行。因為常年隨父做生意,耳濡目染自己也對做生意有了簡單的認識,想到這里公司人員就有個大膽的想法,一定要去找一種把羊毛做成氈的機器設備,因為人工趕制的氈有缺陷,不僅外觀有瑕疵,而且效率太低。不管有多少阻礙和困難,公司員工堅信一個真理:只要功夫深 ,鐵杵磨成針。所以馬小兵就帶領員工在外面一邊打聽一邊在各個制造廠實地考察,走遍了大江南北,終于在南方打聽到了把羊毛做成制品的機器設備廠,但是廠家也沒有聽過把羊毛做成氈,在和廠方多次研究、溝通下,馬小兵終于了解了設備的原理,迎來了新得希望。
3. 拳拳愛心,反哺社會
“水深不語,人穩不言”。馬小兵雖還年輕,但做事沉穩有力,致富的同時也不忘回報社會。2014年,二十出頭的他成立公司,一路帶領著公司穩扎穩打地前進。馬小兵說:“公司的‘扶貧車間’招收的都是當地的移民和建檔立卡貧困戶,當前大斌家紡和滿春村的扶貧車間,建檔立卡戶就有70多人,占到總員工的80%,每人每月的工資在2800元到4000元。公司為許多農村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員提供了便利的就業基地,積極響應國家政策,實行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實現了年度“零事故”生產模范企業;積極配合同德園區管委會的各項工作,自覺主動將生產垃圾有序處理,經營期間從未出現過對社會造成危害的生產,并主動為社會分擔各種困難;每年年底公司將組織團隊為少數貧困家庭及養老社會單位送溫暖,附近的父老鄉親對馬小兵的公司稱贊不絕。
公司成立至今,在馬小兵的帶領下,曾多次向社會各界獻出愛心,進行慈善捐贈。馬小兵說:這個社會對每一個人都很公平,只是你發現一雙看到公平的眼睛,雖然我們向社會進行捐贈,但是回頭想想,社會給予我們的,遠遠比這些多。并時常教導員工,任何時候不能壞了良心,我們是做企業的,永遠將誠實守信放在第一位。